軟體和相對優勢

| Apr 7, 2024 min read

光看一家成功企業採取了哪些行動,就只能看見局部而非全貌,阻撓競爭者的,可能是合法專利,也可能是難以模仿或效仿成本過高

利用你的相對優勢,迫使對方必須付出極大成本,使競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變得複雜

在書中舉了沃爾瑪為例,他們透過條碼、即時配合、整合物流、快速、低庫存的大型商店,整體結構、政策、行動是一致的,競爭者除非全盤複製,反則便無法發揮優勢,而核心重點不是一家店,而是一個擁有 150 家店面的網路,打破的是對 商店 的定義,以網路經濟增加議價能力,並搭配物流網,把每家店加入了電腦化和物流系統的網路中,也就是現在所稱的 供應鏈管理 同樣的產業現象也已經被應用到各國的大型超市或是便利商店

建立相對優勢,以軟體來說明乍看之下似乎沒有相關,但其實不然,軟體在公司內,可以是一項產品,例如 Google 提供的廣告業務,也可以是一項輔佐現況的工具,例如供應商的進出貨盤點系統,儘管面向不同,但我們依然可以以軟體角度出發,討論如何在各狀況,軟體要如何輔佐公司建立優勢

軟體即產品

以軟體即產品的方向來看,核心關鍵是你的客戶是誰,你為客戶解決了什麼問題,又為客戶帶來了什麼價值,下方舉列兩個例子來說明

廣告服務業務

以廣告商業務來說,最知名的當屬 Google ,儘管大家最有印象的是他的搜尋引擎,但其實搜尋引擎是為了達到廣告這一產品的副產物而已,但這並不代表拿掉搜尋引擎, google 一樣能成功,廣告的本質是人流,也就是曝光率,搜尋引擎一來解決了人們在使用網路時查詢資料的痛點,另一方面,這也是 Google 作為廣告服務商,建立起優勢堡壘的一環,在這點上 Google 成功的將是場設定在網際網路,並在幾十年後的現在,將早期報紙的廣告市場不斷蠶食,而在廣告客戶的後台,關鍵字出價讓客戶更準確的接觸到目標客群,甚至是在數據分析後,推測出的潛在客群,作為網路廣告業務的先鋒,Google 無疑的贏下了漂亮的一仗,並且該優勢持續至今,即使現在有許多的廣告服務出現,仍無法在廣告上有強烈改變市場的影響力

網站建置服務

Wix, wordPress 等網站,從以前到現在定位都很明確,降低架設網站的技術門檻,利用模板化的方式迭代價值,並透過長期營運收費,那這種服務,該如何落實他們的優勢呢?

  1. 增加服務價值,金流、電子郵件等等服務讓客戶可以根據需求新增,彈性的解決辦法,在解決更多客戶的痛點上,也讓客戶更難離開平臺
  2. 模板合作計畫,讓第三方開發者,可以自由地上傳並販售模板,此時就兼具了一個平台的角色,抽成只是一環,真正重要的是讓最終的消費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,而公司也不用負擔那麼多的開發成本,最終,開發生態圈的規模,也會是競爭對手需要付出成本才能克服的相對優勢

軟體輔助現有業務

另一角度來看,是由軟體輔助現有業務,以輔助業務或是創造延伸價值,在討論案例之前,得先有個共識,開發軟體來輔助現有業務所帶來的價值,是否大於成本,注意這邊我並不適用價格或是獲利的單詞,而是使用 價值 這個字,因為在某些層面上,難以用金錢衡量的事物,遠比能立刻轉化成固定金額的事物重要,比如 台積電的官網,跟他的半導體產業關係不大,但官網的意義在於企業和外界的窗口,投資人、曝光、企業形象等等,即使官網無法獲益,但單是官網存在的意義就讓其有存在的必要性

供應商進出貨盤點

一如我們前面提到,不能只用成本來考量一切,那今天換個角度,盤點系統並不能幫企業創造收入,那這樣的一個內部系統,是否還需要開發呢?我無法告訴你答案,這是應該自己評估的,相對的,我會講出該系統預計帶來的優勢和可能性 紙質和電子化,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資訊同步性以及邏輯換算,原本收店後要花一小時整理的帳,或許能在收店後 10 分鐘搞定,一來節省時間、人力成本,也讓資料具有可回朔性,假設某品項出包了,在資訊的世界是可以快速整理出相關資料的,這時以企業的角度,就會以系統能不能節省人力和時間,並且盡可能避免人會出的錯誤

而可能性,或許就是系統能帶來的價值了,進出貨系統,背後指的是商品熱度、消費者習慣等等,如果和供應鏈相關,或許也能在議價或是物流上更加優化,如何將現有的資訊加以利用,創造出原先沒有的價值,不是節流而是開源,對企業來說,絕對是更加正向的影響